top of page
  • AICEHK

「藥聖」李時珍當選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

節錄於:巴士的報

發佈於: 2020年12月20

  (星島日報報道)新冠疫情令社會更重視醫學及科技發展。逾三萬名中小學生及市民,票選有「藥聖」之稱、著有《本草綱目》的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為「年度中國歷史人物」。主辦機構認為結果反映學生及市民在疫情下更重視醫學發展。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稱,九月起逐步推行新修訂的初中中史科,涵蓋中國科技史,而選舉亦有助學生認識國家,了解古人的科學成就。

  第三屆「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舉辦,今年有五萬四千人參與,當中八成是來自二百六十一所學校的中小學生,無論參與人數或學校數目都較去年增加超過一倍,打破歷屆紀錄。今屆選舉以「科教興國,經世濟民」為主題,五名候選古人均為科學專才。

  居首的明朝李時珍獲三萬二千多票,中心校監丁新豹分析指,李時珍知名度高,加上在疫情下,社會更關注醫學發展,對他當選並不意外。東漢天文學家張衡亦有逾一萬一千多票,南北朝數學家祖沖之獲四千五百多票。而北宋科學家沈括及元朝水利專家郭守敬,分別得三千多及二千多票。中心校長何漢權稱,候選古人都是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專才,希望學生明白,中國在STEM方面早已有發展。

  揭曉選舉結果的教育局常秘李美嫦稱,「科學對國家興衰、人類存亡起關鍵作用」,在疫情下,科學家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研發疫苗,教育界以電子教學達到「停課不停學」,反映醫學及科技之重要。

  她續稱,當局致力加強學生對國民身分的認同及對國史的認識,而新修訂的初中中史科涵蓋中國科學史,認為選舉主題與課程不謀而合,期望學生透過古代科學家的故事,培養對國家及民族的認同、歸屬感,了解中華文化之中,創新的一面。

8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來源: Topick hket.com 發佈於: 2023-11-22 原文責任編輯:梁凱婷 為培育創科人才,都會大學將成爲本港首間自資院校,於2024/25年參與創新科技署旗下的「創科實習計劃」;超過2,000名修讀STEM相關學科本科及研究生最快可於明年暑假,藉計劃獲得創科相關實習機會。 校董會主席黃天祥於今日(22日)舉行的僱主午宴上表示,新安排有助都大學生獲得更多寶貴的實習機會,大大提升其

來源: Sunday Kiss 發佈於: 2023-10-25 科技教育成為現時教育的大趨勢,聖公會聖馬太小學由前任校長到現任張校長都一致發揮前瞻性,大力引入科技教育、STEM教育等,配合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為孩子增加學習興趣、未來的競爭力。今回「校長辦公室」將會帶大家了解這所學校以其不斷進步的科技教育和豐富的學術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求知和探究精神,為他們的未來打造了無限可能性。 學校為學生提供更好

來源: 東網 on.cc 發佈於: 2023-10-15 為配合社會創科發展及鼓勵學童多參與運動,聖雅各福群會與八達通卡有限公司聯合舉辦「八達通創科運動計劃」,吸引逾百名學童體驗乒乓等球類運動,並學習STEM知識。參加者會將科技與體育融合,例如自製乒乓球發球機,同時培育他們的體能及智能發展。 該計劃自2022年推出,並獲社會福利署管理的攜手扶弱基金贊助,目標於2022至2025學年推行首個3年計劃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