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AICEHK

【專訪】曾俊華倡由下而上 推動STEM培育創新

節錄於: 頭條新聞

發佈於: 2021年05月31日


政府近年積極推行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創辦「薯片叔叔共創社」的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接受專訪,關注STEM教育在現行教育制度仍未普及,期望學校和團體通過由下而上,培育學生創新思維;他不諱言,科技專才未必持有學位,相信家長期望子女成為醫生、律師的價值觀,日後勢必改變。


卸任公職後,在一八年成立「薯片叔叔共創社」的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近年關注本港發展STEM教育,以及加入藝術的STEAM教育。他留意到不少學校均推出相關的校本教學活動,只是流於課外活動層面,笑指「有些STEM課程更不讓女生參與」,存在很大問題。他指當中編程更是通用語言,有助跟不同文化的人,乃至機械溝通,感歎本港師資培訓匱乏,期望當局提供支援。


談到遊走官場多年,曾俊華深明政府主導的政策效率甚高,但教育部門有如「航空母艦」,倘在航行過程欲一百八十度急轉,要求重置STEM教學方針,可謂非常困難,「過程中會翻起巨浪,亦非我們所想。」他期望從學校和民間團體由下而上出發,將STEM等創新教育帶入校園。


促反思考試制度


上世紀七十年代負笈美國,曾俊華憶述「自己非考第一」,但在考試制度下是得益者,認為社會是時候反思,甚至是否仍需設文憑試制度。被問到想法會否太「離地」,他舉例指,跨國科網企業並不要求應徵者持大學學位,「既然沒有人會睇,那我們是為了甚麼呢?」他強調放棄升學,投身不同領域,並非尖子專利,反而過分強調培育尖子的教學制度,衍生「高分低能」問題,深信從理想層面出發,始能設計出突破與顛覆的制度。


曾俊華又指,家長冀培養子女成為「三師」(會計師、醫師、律師)的價值觀多年屹立不倒,惟他相信日後勢必改變。他續指,以往「三師」已陸續被各種軟件取代部分功能,譬如有自動化系統為病人診斷,「超級電腦」能給予準繩度高的法律意見,「找律師諮詢,更需等數星期,意見或只有六、七成準確」,相信不久將來,家長不再傾慕「三師」,轉而寄望子女往其他方面發展。


近年社會掀起移民潮,學界更有退學潮,部分教師亦憂慮教育空間收窄而離職。曾以不欲看到香港再有移民潮為由參選特首的曾俊華坦言,相信社會所發生的事,教育界難免受到牽連,估計現象僅屬初期,難以揣測日後發展,鼓勵教育界加油。


《星島日報》教育版

18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來源: Topick hket.com 發佈於: 2023-11-22 原文責任編輯:梁凱婷 為培育創科人才,都會大學將成爲本港首間自資院校,於2024/25年參與創新科技署旗下的「創科實習計劃」;超過2,000名修讀STEM相關學科本科及研究生最快可於明年暑假,藉計劃獲得創科相關實習機會。 校董會主席黃天祥於今日(22日)舉行的僱主午宴上表示,新安排有助都大學生獲得更多寶貴的實習機會,大大提升其

來源: Sunday Kiss 發佈於: 2023-10-25 科技教育成為現時教育的大趨勢,聖公會聖馬太小學由前任校長到現任張校長都一致發揮前瞻性,大力引入科技教育、STEM教育等,配合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為孩子增加學習興趣、未來的競爭力。今回「校長辦公室」將會帶大家了解這所學校以其不斷進步的科技教育和豐富的學術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求知和探究精神,為他們的未來打造了無限可能性。 學校為學生提供更好

來源: 東網 on.cc 發佈於: 2023-10-15 為配合社會創科發展及鼓勵學童多參與運動,聖雅各福群會與八達通卡有限公司聯合舉辦「八達通創科運動計劃」,吸引逾百名學童體驗乒乓等球類運動,並學習STEM知識。參加者會將科技與體育融合,例如自製乒乓球發球機,同時培育他們的體能及智能發展。 該計劃自2022年推出,並獲社會福利署管理的攜手扶弱基金贊助,目標於2022至2025學年推行首個3年計劃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