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AICEHK

燃點學習物理熱誠

節錄於:香港科技大學|STEM@HKUST 要在香港各級學校推廣STEM (科學、科技、工程、數學) 教育,殊非易事。考試至上的文化根深柢固,加上學習方法刻板乏味,導致這方面的教學人才、時間,以及輔助教學工具不足。

物理學系的蘇蔭強教授熱心支持STEM教育,但認為現行的教學模式乏善足陳。他鼓勵教育界跳出固有框架,善用現有科技和簡介最新研究突破,讓學生學習嶄新知識。他亦明白老師工作繁重,難有足夠時間緊貼日新月異的科學與科技新知,使他們在教授STEM科目時倍感困難。

他說:「大部分老師都忙得不可開交。即使政府已為STEM教育預留撥款,他們也提不起興趣鑽研。」


蘇教授在其專業範疇努力作出貢獻,至今已就複雜物理體系發表逾160份獲引用的研究論文,但在其內心深處,始終念念不忘與身邊學生分享物理學的純真趣味,希望教導他們實踐所學,以行動改善生活。


因此,他研發了一個「實驗工具包」,當中的概念源於其無意中發現的新型反射電子衍射現象。事實上,研製工具包的念頭早於2015年萌生:蘇教授當時獲指派擔任2016年亞洲物理奧林匹克大賽一項實驗考試的出題員。由於題目必須與出題者的科研專長有關,蘇教授於是決定研發這個結合理論與生活實例的工具包,並將其發展成適合於中學和大學使用的STEM輔助教學工具。


工具包內有10件主要組件,包括使用激光二極管的照明機、一個可以旋轉的撥盤,以及一個能夠有效解說電子衍射和光學衍射現象的觀察板,組裝十分容易。學生可利用它動手進行有關測試光學對准技巧的實驗,並學習周期性與隨機性之間的關連。


他說:「工具包定價合理,對需要教授STEM科目,但難以找到教材的老師很有幫助。」

蘇教授亦在科大物理學系的「小型講座」外展活動中,增添了介紹工具包的環節。這些小型講座由經過訓練的本科生負責向本地中學生講解和示範,旨在激發少年人對物理學的興趣。蘇教授亦正計劃加入香港教育城,向物理老師作推廣。


工具包不但在中學大受歡迎,連澳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暨南大學等學府亦研究如何將教導於一年級新生。蘇教授於是因應中學生及大學生各自的學習需要,為工具包研發兩個不同程度的版本。


在澳門,有些老師甚至在工具包的基礎上研發遊戲:學生須根據手冊中的定量實驗爭先找出答案,以開啟電子門鎖,使學習過程更富趣味,亦使學生更投入學習。

蘇教授強調STEM 離不開科技和實驗,課堂上的實踐十分重要。他明白單憑一己之力,不足以形成新的學習和授課文化,但仍希望為高等教育界樹立榜樣,鼓勵學者應用最新科研知識創製STEM 教學工具。他深信這有助將實踐為本、配合生活需要的教學方法帶入課室。

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來源: Topick hket.com 發佈於: 2023-11-22 原文責任編輯:梁凱婷 為培育創科人才,都會大學將成爲本港首間自資院校,於2024/25年參與創新科技署旗下的「創科實習計劃」;超過2,000名修讀STEM相關學科本科及研究生最快可於明年暑假,藉計劃獲得創科相關實習機會。 校董會主席黃天祥於今日(22日)舉行的僱主午宴上表示,新安排有助都大學生獲得更多寶貴的實習機會,大大提升其

來源: Sunday Kiss 發佈於: 2023-10-25 科技教育成為現時教育的大趨勢,聖公會聖馬太小學由前任校長到現任張校長都一致發揮前瞻性,大力引入科技教育、STEM教育等,配合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為孩子增加學習興趣、未來的競爭力。今回「校長辦公室」將會帶大家了解這所學校以其不斷進步的科技教育和豐富的學術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求知和探究精神,為他們的未來打造了無限可能性。 學校為學生提供更好

來源: 東網 on.cc 發佈於: 2023-10-15 為配合社會創科發展及鼓勵學童多參與運動,聖雅各福群會與八達通卡有限公司聯合舉辦「八達通創科運動計劃」,吸引逾百名學童體驗乒乓等球類運動,並學習STEM知識。參加者會將科技與體育融合,例如自製乒乓球發球機,同時培育他們的體能及智能發展。 該計劃自2022年推出,並獲社會福利署管理的攜手扶弱基金贊助,目標於2022至2025學年推行首個3年計劃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