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僑報
原作者:羅宇順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是當今教育思潮主流,既然生活是綜合組成的複合體,那麼解決生活問題就需要綜合能力。學生不再單純只是培養「知識」,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同時具備「知識、情意、技能」的綜合能力。設置校本綜合課程的目的是將跨學科知識加以整合、鞏固、連繫、拓展、深化及應用,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態度和探究興趣,提升學科素養,形成解決問題、思辨、溝通與合作等關鍵能力

綜合課程的性質在於打破原有學科界限,彌補分科學習形成知識碎片化問題。課程實施上關注如何將知識整合,以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為學習核心,通過實踐作為應用知識的媒介,培養學生跨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所以一般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跨學科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
課程設計上關注探究對象或主題的整體性,根據學生能力、學校特色、可利用的校內和社區資源等,給學生提供多學科融合的學習情境。教師進行統籌及評估後,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開展相關活動,使學生在情境中同時應用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藉此學習歷程提升跨學科綜合能力和素養,為學生未來相關的專業能力發展建立扎實基礎。

二、重視STEM能力的實踐應用(Core STEM Practices)
課程中,學生擁有自主活動的空間和時間,足夠動手操作的機會,能夠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想像質疑。具體教學時間為正規教學時間,確保全體學生能夠參與,並根據實際情況或需要,安排合適的學習環境、時機和場所,以保障課程能如實執行。同時亦鼓勵學生以多樣化的方式實踐自己的學習成果,例如作品展覽、戲劇表演、議題辯論、成果發佈等……

三、主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基於以終為始的解難精神作為導向設計教學內容,從不同特定主題中建立與整合所需能力,包括批判精神、創造力、團隊協作、邏輯思維與危機處理等不同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對複雜問題時,需作出高效決定,直接提供實踐專業技能的機會,有利學生對未來職業生涯及早規劃。

不少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對於主題式的教學活動表示肯定與認同,特別在科學與工程有關的學習成果,能引起正面影響。綜合課程讓學生對相關學科的內涵能有更深入與具體的理解,感受到學以致用的真實互動,有利推動相關範疇的持續學習。簡潔而精要的原理解說,重視實用性與趣味性的設計原則,正是綜合課程的魅力所在。